时间:2017-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来源:生物探索

作者:漱石

槟榔是在亚洲国家流行的一种通过咀嚼来获得兴奋剂效应的嗜好品。许多研究都将其与口腔癌与食道癌联系在一起。近日,一项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表明槟榔中的兴奋性物质——槟榔碱具有抗癌特性。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MolecularCell杂志上。

类似于尼古丁,槟榔碱被确认是一种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ACAT1,又名硫解酶)抑制剂,ACAT1酶是导致癌细胞有氧糖酵解活跃产生Warburg效应的因素之一。

“Warburg效应”这个术语名称来自于诺贝尔奖获得者OttoWarburg。OttoWarburg发现癌细胞更趋向于一种效率低下的葡萄糖利用方式——糖酵解。在氧气充足下,恶性肿瘤细胞糖酵解同样活跃,这种有氧糖酵解的代谢特征称为Warburg效应,表现为葡萄糖摄取率高,糖酵解活跃,代谢产物乳酸含量高。癌细胞从这种异常的代谢途径中获利,因为糖酵解的副产物可以被用来促进肿瘤生长。

研究人员表示,槟榔碱可以和砷剂类比,砷剂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但是它也与其他几种癌症发生密切相关。此外,槟榔碱如果不是口服吸收,其促癌作用可能会降低。因此,槟榔碱到底是否致癌还要取决于其剂量和进入人体的方式。

研究小组曾发现线粒体硫解酶ACAT1可作为调节Warburg效应的的控制阀门。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ACAT1酶活性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升高。其原因是因为这种蛋白在肿瘤细胞聚集形成四聚体。酪氨酸激酶通常在癌细胞中过度激活,它“劫持”ACAT1并将后者转变成四聚体,使ACAT1酶活性增高。槟榔碱可以与ACAT1之间形成化学键,共价结合并破坏ACAT1四聚体。从而使细胞代谢偏离糖酵解途径。这种化合物抑制人类肺癌和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

ACAT1酶似乎有双重作用。它破坏酮体和异亮氨酸,也通过乙酰化调控其他蛋白质,从而来调节Warburg效应。

ACAT1基因突变牵涉到一种非常罕见的代谢紊乱疾病——β-酮硫解酶缺乏症。完全抑制ACAT1可能导致类似于这种疾病的副作用。但是当研究小组用槟榔碱或基因工具不完全地“敲减”细胞中的ACAT1时,主要的效应是影响蛋白乙酰化而非酮代谢。

虽然目前研究人员没有在小鼠中观察到槟榔碱所产生的毒性,但是对于槟榔碱及类似化合物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加以确认。

医联:一个有态度,更有温度的医生实名学术社交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加入医联。

↓↓↓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