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中秋团圆,是国人几千年来的习俗,八月十五的月儿圆了,离家的游子也归来了。一家人围坐一桌,饕餮大餐必不可少。 1江浙——大闸蟹 西风响、蟹脚痒,吃蟹赏菊,可谓中秋最为风雅的一道景观。 《红楼梦》第38回中着墨描绘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螃蟹宴。史湘云在“藕香榭”大摆筵席,贾宝玉和众姊妹用“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荫下的毡子上吃蟹赏花,以“菊”和“蟹”为题赛诗行酒令。鲜甜肥美的大闸蟹蘸姜醋,再得一壶温热黄酒配,这中秋宴的重头戏才够完美。 2南京——桂花鸭 桂花鸭又名盐水鸭,最传统的制作手法传自南京,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的盐水鸭色味最佳,名为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鸭皮肥而不腻。 3上海——桂花蜜酒 上海人中秋宴好用桂花蜜酒佐食,传说是月亮上只有桂花树,嫦娥娘娘用桂花酿成了酒,为团圆之日助兴。 桂花又被认为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中秋喝桂花蜜酒,意为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桂花蜜酒呈天然淡黄色、酒质清新醇和、绵甜爽净,具有独特纯天然香味。每到中秋,就会不由的想起桂花酒香香甜甜的味道。 4杭州——莼菜鲈鱼脍 从古人的记述看,饮莼羹,吃鲈脍,是这个季节最绝佳的组合。 唐人李中有《寄赠致仕沈彬郎中》诗说:“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莼菜鲈鱼脍,未必是馔中极品,不过它足以勾起游子的乡愁是事实。 唐刘长卿诗云:“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而晋代的张翰更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为了得尝莼菜鲈鱼,竟不惜辞官归故里。 5江南——南瓜糯米饭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由来已久。 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一女名叫黄花,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缺衣少食,病倒在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采到两只野瓜,两老吃了大病痊愈。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6四川——烟熏鸭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美味的烟熏鸭制作工艺讲究,选用当地农家喂养的鸭子,生长至七、八个月的时候是最佳时机;配制特别卤水,十多种中药香料熬制;再用文火烟熏,熏到适度;最后将鸭翻煮,使卤水渗透入味。香而不燥,鸭肉咬在嘴里非常香,这是一种浓郁的古香味道,香型很别致。 7广州——炒田螺 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悉习俗的老人家说,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8福建——槟榔芋烧鸭 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 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槟榔芋淀粉含量颇高,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多种成份。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之功效,清朝年间列为大清贡品,因而享有“皇室贡品”之称。 9山东——麦箭 山东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祭祖,即墨中秋节要吃一种食品叫“麦箭”。 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据说,中秋节当天,青岛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也作了改善,一般都蒸饽饽、包子,给一家人改善伙食。 10台湾——烤肉 中秋节夜晚,当满月从东方升起,台北整个城市弥漫在炭火烤肉的香气中,从西门町绵延的骑楼各家各户门口到城市各个公园,到处可以看到一边烤肉一边把酒言欢的市民聚会。中秋吃烤肉并非台湾传统习俗,而是从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当时有一酱油品牌的广告词是“一家烤肉万家香”,引发了人们烤肉的热情。于是,“中秋烤肉”逐渐演绎为新民俗。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