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8-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关于槟榔和槟榔香

据向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求证,当地吃槟榔的多是以马来族人和印度人为主,现代的华人群体很少有人再吃槟榔。而且,他们当地的吃法是吃干果中里面的果核。

但历史是不是也有相当华人族群吃槟榔,是不是现在的华人由于知道吃槟榔对身体的危害而有所减少,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准备写一篇关于马来西亚、槟榔和六堡茶槟榔香的文章,先整点资料。

檳榔的属名Arecae由马来西亚土名拉丁化而来,其种名catechu则是马来语的「一种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液汁」之意,可见檳榔可以用来做為天然染料。

除中国南部以外,印度、锡兰、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嚼食檳榔的风俗,最少沿续两千多年,是平民与贵族共有的嗜好。「檳榔」见诸於文献上,可追溯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李后主的《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里残殷色可,杯深被香醪碗。绣床斜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词中的「红茸」即為檳榔。词中描述一名能歌善舞,能编曲也会作诗填词的女艺人大周后。后主十八岁时和她结婚,感情甚篤,整首词句,看起来几近全是写她1张嘴。

「宾」与「郎」皆為贵客的称呼,更為宴会时的珍品,在<上林赋>称為「仁频」,在<中国树木分类学>称為「青仔」。六朝时期,史料中曾记载刘穆金盘盛檳榔宴客的典故。宋代以檳榔赋诗的有苏軾《题姜秀郎几间》〈不用长愁挂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孙。〉杨万里《小泊英州》〈人人藤叶嚼檳榔,户户茅檐覆土床。〉黄庭坚《几道复觅檳榔》,〈莫笑忍飢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檳榔。〉诗文以檳榔指物抒怀或描写南方的风土民情。

烩炙人口《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璉托故进寧国府巧遇尤二姐,便无话找话说:「檳榔荷包也忘记带了来,mm有檳榔,赏我1口吃。」由於檳榔產於南方,北方富贵人家的子女,以能吃到檳榔為荣。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编集《古今图书集成》,其中之《草本典》第则為<檳榔汇考>,蒐集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有关檳榔的诗、文、图绘及药方。

有关檳榔的台湾文献,始自康熙年间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所修之《台湾府志》<物產志>,郁永河的《脾海纪游》之〈竹枝词〉。孙元衡同知的<食檳榔有感>诗二首;陈梦林主编的《诸罗县志》,描写檳榔待客及和息之社会功能。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也於《台海使差录》中,描写「倒吊子」及「唾如浓血」的文章。乾隆年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记录当时台湾流行檳榔的盛况:晱檳榔者男女皆然,行卧不离口;啖之既久,唇齿皆黑,家日蚀不继,,惟此不可缺也。解纷者彼此送檳榔輒和好,款客者亦以此為敬。

台湾地区的邹族、布农、泰雅,以往并没有嚼食檳榔的风俗,而平埔族和东部及南部的各族群,视檳榔為主要的嗜食品。其都喜食大且硬的檳榔,添加物為石灰、老藤,这类吃法和越南人一样。

檳榔在阿美族社会具有以以下功能:接待访客的情意;各种祭仪中的祭品;请亲友或邻居帮忙时的酬劳;订亲、结婚时不可或缺的礼物;表示爱意的象徵;违规赔罪的偿金。在阿美族人的眼中,檳榔子(青仔)不只是食品,还有象徵意义:青仔内有水,味道很甜,好像母亲的奶水,所以青仔像妈妈。其次,阿美族话的青仔(icep),和女性生殖器名称相同。雅美人称吃檳榔為(mamahen),以青仔象徵女孩,老藤為男孩,白灰表爱情或感情,所以少男如果在梦中,见到认识的少女种檳榔和老藤,表示和她有缘。当女人怀孕时,先生梦到自己种老藤,表示会生儿子。梦见自己种下檳榔树,则是生女的前兆。

排湾族部落,檳榔围绕住家四周,因為檳榔在该族人的生活上有极大的重量,除是交际应酬的必备食品,檳榔也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礼品,以往排湾族平民家种的檳榔树,第一把檳榔要献给头目,做為缴纳地租的象徵。鲁凯族以往的田地,檳榔和宁麻是必种的作物,该族以亭亭玉立的檳榔树,形容端庄的淑女。

卑南族的生活中,除食用外,祭祀及巫术都用得上。卑南族的海祭、聚落洒净祭、境地拒邪祭的祭品,檳榔是无可替换的物品。卑南族的巫师,实施巫术时,会使用珠子、铁锅片、香蕉叶等等,檳榔却是用得最多的施巫用品。

檳榔除其果实的应用以外,其树干亦是早年住屋柱子、桁梁的重要建材。另外,俗称半天笋的檳榔树生长点及其花苞,则是难得的佳肴。连横《雅言》1书:「半天笋,檳榔也。干高两三丈,叶如凤尾,摇摆空中,遭风摧折,取其叶心,切片炒肉,较之春笋,味尤甘脆……,故非树倒难扶,未易尝此奇味也。」

「檳榔叶鞘」是各族群用来当作餐具的好材料,其把两端固定,以竹枝穿过,製作得像一艘小船一样,用来盛汤水。妇女為在田地裡工作的家人送点心饭食,只要随身携带用竹筒装的汤饭,到田地裡再倒入「檳榔船」。

檳榔除社会功能、物资功能以外,最重要确当属医疗功能。《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云:〈岭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1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檳榔也。2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餘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檳榔收得為去痰也。3曰:飢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在各种中医的书籍中,都会述及檳榔是中药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驱虫、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美国加州大学药学博士郑慧文在「英国心理学期刊」指出,精神分裂患者嚼食檳榔,有助於减轻病情。其针对太平洋小岛的精神分裂症家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发现第二对染色体的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有关。研究人员针对70位患者,嚼食檳榔的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天嚼食10颗以上时,症状比较不剧烈,比不吃檳榔的人来得舒服。因為,檳榔含有「arecoline」成分,对人体的影响类似於神经讯息传导物资「acetylcholine」。这类物资会让脑部的多巴胺减少,到达类似於精神分裂症药物之医治目的。

马偕医师林妈利,分析台湾人家族的白血球抗原(HLA),於国际医学期刊《组织抗原TissueAntigens》杂誌,发表《从组织抗原推论闽南人及客家人的来源》,发现通称為台湾人的闽南客家,属於南亚洲人种的「越族」。而越族的所在地,也正是檳榔文化圈的关键,越南人在宗教礼品店,也可以买到檳榔,因為青仔是重要的祭品之一。有的神明只要青仔便可,有的要带果梗的青仔,还有的需用檳榔花祭拜。檳榔也是越南人婚礼中,将青仔表皮刻花,再剖成六块,老叶一堆,老藤一堆的放在盘内,用来宴请客人的重要食品。越族—台湾人—檳榔文化的链结关系,让台湾嗜食檳榔的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看来组织抗原与檳榔文化的关系,可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题材。

檳榔

1、檳榔对健康的危害

(1)常见之危害:

嚼食檳榔,除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牙齦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还会致使口腔癌。据调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习惯。

(2)严重之健康危害:

1.檳榔引发的癌症前期病变:

(1)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常见於颊黏膜,其次為顎区。口腔黏膜会有炙烤感,溃疡、变白,最后造成张口及吞嚥困难。其中有部份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人,会变成口腔癌。

(2)口腔黏膜白斑症:

常见於颊黏膜、舌、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会渐渐由清白变混白,其中亦有一部分白斑病人会变成口腔癌。

2.口腔癌:

檳榔俗称菁仔,其成分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则為助癌剂。世界卫生组织经回顾嚼檳榔与癌症之相干文献,所作之结论:

(1)淤草伴随檳榔一起嚼食肯定為人类致癌缘由。

(2)抽淤且嚼食檳榔,易致使口腔癌及咽喉癌。

為了您的健康请勿嚼檳榔,如吸烟者更须戒除,因為二者合併使用,更容易引发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且吸淤、嚼檳榔又合併饮酒,则有更加乘的致癌效果。

3.牙齿之伤害

因嚼食动作频繁,超越正常负荷,造成牙齿咬耗(磨损),和牙床动摇。

不同地方的人群吃法不同

人们常说,湖南人骨子里就充满着侠义精神。他们充满英气,却也不乏浪漫主义情怀。在很多湖南人的饮食习惯中你不难得出,比如湖南人嗜辣如命。有人说,槟榔之所以会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湖南人吃辣,经过湖南人的能工巧手加工,被熏制后的槟榔口味也颇具湖南特点,不但辣味十足,而且总能激起他们内心固有的侠义豪情,让人每每食之总能英气顿生,因此深得湘人爱好。由于工艺的不同,湖南槟榔的吃法与其它地方大不相同,不需要任何繁文缛节的修饰与妆点,加工后的槟榔拆开便可嚼食。

在湖南,辣已不能完全代表湖南的特质,槟榔已将其取而代之,也只有槟榔,湖南独一无二的槟榔,才能向外人展现湖南的特质,这是任何地方都不能模仿和临摹的……而代表湖南地道槟榔的代表——宾之郎槟榔,更是其特质的地道再现,是人们购买不可多得的选择目标和嚼食对象。嚼食它,你将取得最地道的湖南槟榔体验和享受,也只有这类地道的槟榔,才能代表湖南槟榔最地道的体验!

印度人爱吃槟榔世界闻名。他们吃槟榔不是嚼嚼就完了,吃的时候一定要有最好搭配———蒌叶。正宗吃法是先将槟榔果取出来,切成碎片后,蘸上蛎灰,用蒌叶包裹,放进嘴里慢嚼。蒌叶属胡椒科,又名蒌藤、蒌、芦子,原产地据称是在马来西亚,后在印度等一些国家广泛种植。这类绿色爬藤植物具有丁香的气味,长时间咀嚼有助于消化、提神和清除肠道。从医学角度看,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可用于帮助医治气管和肺部疾病。蒌叶与槟榔搭配,将会极大刺激唾液腺和嘴巴的粘液薄膜,让人在炎炎夏日感到清凉。

与槟榔一样,由于蒌叶的刺激和提神作用,许多印度人对它都很上瘾。除与槟榔搭配之外,印度人还喜欢在饭后吃一些蒌叶裹着的甜食。印度人相信,这将有益于清除就餐时摄取的油脂,利于胃部健康。

说到槟榔的吃法,台湾人是很有一套技能的,他们把采收后的槟榔,剥除果蒂和较老的部份,先取由彰化引进的带有胡椒香气的荖叶,再搅匀石灰,用小刀涂少量在叶上,将之卷起。然后切开槟榔,将已卷好的荖叶夹放在中间,这样老藤、石灰、槟榔一起嚼食。听说,如果三者缺一,槟榔不但食之无味,人们还会认为你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吃槟榔由于三物混合后即呈红色,食者边嚼边吐,吐出来的汁液犹如鲜血一般,而嘴角、牙缝都是一滩滩“血迹”,虽不雅观,但嚼起来脸颊红润,血脉贲张,全身暖洋洋的,犹如喝了一杯薄酒,“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那种滋味非亲尝者没法言喻。因此,在台湾吃槟榔者不但限于青年男女,就连已无牙齿的老者也将“三合物”绞碎后嚼食过瘾。还有两种吃法就是:其一:食用前,要先把果实切开,将“老藤叶”与蚵壳灰调成糊状,然后夹入切开的果实内,便可咀嚼。

其二:将槟榔与甘亓、特制的石灰等配料一起嚼食,吃起来也很有味道。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且嚼且香,并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