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去采访过溁湾路小学对门的明珠汤圆店,当时这家开了二十年的小店在拆迁中风雨飘摇,不过还在坚挺。前一向我路过,发现彻底消失了。那家店承载了附近很多人的回忆,凉面、汤圆、荷兰粉,里面有的小吃,样样都很好。 那么今天就想请大家一起来聊下——那些你记忆中美味的长沙小吃。 以下为精选粉丝留言: (一)小学门口的小凉菜摊子 行走的女厨师儿时对小吃味道的记忆,不是双燕的馄饨、向群的锅饺,也不是糖油粑粑、葱油饼,而是望二小门口那个娭毑篮子里的捆鸡、韭菜、黄瓜、香干子丝and浪薄的鸡蛋饼!现在那个味道是再也吃不到了。 点评:我是望一小的,对校门口那个娭毑卖的韭菜结印象最深刻。现在店子里的凉拌韭菜没人再手工打结了,因为太麻烦…… vvvv以前小时候喜欢呷学校旁边的摊子(家住学校附近),最记得就是那个爱姨,在我小学的时候她就在那里摆摊,读高中放学回家还能吃到。每天早上就是炒粉炒饭,晚上就是卖土豆、韭菜、木耳、凉面、黄瓜、豆笋、香干……卧槽好便宜,两块钱一碗随便选种类搞一大碗,真的好韵味。 后来慢慢熟了,就去她们家吃,好爽的。爱姨人极好,有一次去她们家我感冇咳嗽她还给我炖了一碗冰糖雪梨,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冰糖雪梨。现在她们家拆迁也搬走了,再也没人做我最喜欢吃的土豆和凉面了。 点评:这个冰糖雪梨好温馨的感觉。 颖还记得89年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个娭毑每天会摆摊子卖小呷,印象最深的是卤水里煮的素捆鸡,好好呷啊!那时候五分钱就能买两片,是用一张四方形的小纸放在上面,用手抓着吃。真是美味啊!家里存钱罐里的5分硬币全被我偷去送给那个娭毑了。以后再也吃不到这个味道啦...... 还有读初中时,也是学校门口,一个卖凉菜的摊子,味道也是超级棒。我们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每天放学后轮流做东,买好几样吃的,最多的是土豆、蒜苗,一个塑料袋装着,几个人每人一个小竹签,站在学校旁边围一个圈,抢着吃,那叫一个韵味啊!现在都成了回忆,冇得哒啊~~~ 火星来的多多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某子弟学校读的,校门口有个肖娭毑,卖的是一些自己做的菜:韭菜结5分钱1根,豆皮、香干、土豆丝哈是1毛钱起卖,还有泡在糖水里的苹果,要5毛钱,你要是买得少,就搞张纸把菜放上面,你再用手捧哒。 那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去买1毛钱的家伙呷是很快乐的时光。有一次偷了我爹爹1块钱,买噶5毛钱土豆丝,5毛钱香干,用塑料袋装哒,你晓得边上的小伙伴是用哪种羡慕嫉妒恨的眼光看着我啵? 再说一个就是剁饼,不是现在卖的这种,是用油炸的,80年代的应该都懂我说的是什么东西,2块钱1整个,3毛钱买8分之1。有一次排队排好久,轮到我的时候,前面那杂大人子买噶2个整的,等得我要死,我就抓起切好的一块往嘴巴里zou,那别大人子后来还去我屋里告状……你看烦躁啵! 点评:我要是那杂大人子,连不得讲九急,直接乓的就是一嘴巴过去…… Summer原来黑石渡小学门口有个卖凉菜的姨,有土豆丝,豆皮,凉拌韭菜还是捆好一坨坨的那种…5角钱才有袋子装,我一般买两三角钱就只有一张塑料纸摊得手上夹一筷子…再配包两角钱一袋的冰坨…后来黑石渡小学搬到原来的黑石中学,我还去找过那个摊子,已经冇得哒…再后来,黑石渡小学也冇得哒…变成哒现在的开福区疾控…… 落子无悔小时候,准确的说是二十多年以前。楼下有个小摊摊,摊主是位圆乎乎的娭毑。摊子上一般有两个透明玻璃坛子,里面是泡的酸豆角黄瓜之类。 还有三个带盖子的钵,里面通常是她自己炒的土豆丝、藕丁。具体单价忘记了,反正携带一块钱巨款就可以胀得蚊子样的。呷完之后不止舔手指,连包土豆丝的纸都要过细舔干净。问题是,她一直都是用废报纸包的!现在回想起来,我顺利成年可能是个意外。 点评:故事长沙以后用糖汁印报纸,让你可以放肆舔…… 小心此男86年文昌阁小学,我读一年级。学校门口有一个老娭毑每天放学的时候提个小篮子,里面有豆皮、土豆丝、韭菜、海带丝。一角钱的豆皮,一角钱的土豆丝,用一张白纸包了端着吃。 这时边头肯定就围上来几个嗦皮别,一边喊“某某别,搞点试哈味噻”,一边就把乌龟爪子去捻点往口里丢……有时候吃的并不是那点东西,而是一种感觉。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小安育英门口的凉拌菜扛把子——李娭毑。凉拌黄瓜,好像还有海带丝跟豆笋,买上5毛钱,边吃边走,到哒屋门口还要放肆抓紧吃两口,再把嘴巴抹干净,再淡定装出一副什么都没吃的样子。 闯记得在以前金盛布市那里有个cen单车车的爹爹(也不蛮老啰),那时候小学放学和同学去布市那里玩,身上有一两块钱碎米米,经常要去单车爹爹那里买两串肺叶子再加串海带和藕。那时候不晓得肺叶子是什么,呷过之后就觉得几好呷,透鲜的。 后来去其他麻辣烫店都冇得咯砸味。现在布市拆了,单车爹爹也跟着不见了…… AYU高端日式美睫曾经白沙井对面巷子里有一个娭毑搞的小吃摊,几杂搪瓷脸盆装的土豆丝、韭菜结,酱油浸的香干子…品种不算多,杂杂味道好。细时候放学要排路队,一经过娭毑屋门口时,路队就一窝蜂解散到她那里买东西呷。 基本上每个人只买五毛钱的,娭毑会拿出一张剪成手掌大的报纸,夹两三筷子凉菜,买一块钱的就用小塑料袋子装,碰到买两块的就是土豪哒!我觉得最好呷的还是土豆丝,不像现在经常呷的土豆丝,她那有点像煮的,蜜溶的但是味道进去哒,孜然味十足,每次呷不过瘾,最后还会把报纸上一点点汤舔得干干净净(我口水直个的哒)! 前几年去找过,白沙街经历了拆迁,听说土豆丝娭毑也早就仙游啦…… 晓明记忆最深的就是小学门口的小店老板自己做的萝卜片子和红薯片子,萝卜和红薯削皮分开放在两个大大的透明玻璃罐子里面,一分钱夹2片,用那种废报纸包着放在手心里面,边回家边吃。 那时候我们做细伢子的,屋里冇得么子钱把你做零碎,有时候偷偷把自己屋里的废铜烂铁(其实是有用的)趁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摸出去卖到废品站换几分几角,然后贡献给学校门口的店老板…… 点评:都一样,细时候都是好呷鬼…… Z.x不得不提,一提就会引起共鸣的东西——学校门口的凉菜!两角钱用纸片装,五角用小袋子。豆皮一角一张。不舔纸的是土豪! (二)香喷喷油炸货 BoyiYang二十年前湖大上岳麓山的登高路的百货商店后门,有个娭毑和她屋里媳妇推车卖油炸货,什么兰花干子、香干子、土豆片、里脊肉、百叶包香菜、韭菜……往油锅里一过,捞出来刷点辣椒水。 味道不要太好,尤其是放学路上回家的湖大子校的细伢子,个子才比推车高,口水一地。买油炸货的太多,人挤人,练常有人把推车角边头摆得油炸货匡跌哒,那厉害媳妇就吓细伢子要赔,但冇人甩起……傍晚收摊,一路上的签子和手纸,第二天上学路上只看得到一点残留的辣椒子,和若隐若现的一点油香味…… ziyer我细时候记忆中的味道是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爹爹把我驮得凤凰单车后面送我去上学,路上会经过一个卖油炸糖饺子的地方。香甜软糯,回味无穷,是我细时候最爱的甜点,也是记忆中跟爹爹呆在一起度过的快乐童年。那糖是面粉和砂糖,不是现在的颗粒糖。至今只在红墙巷里面看见过一个老师傅卖过。 点评:现在还有咧,去南门口寻啰。 少华√.05、06年的样子,我二十岁,正值青春年少,谈哒一杂妹子,住得东塘附近,那个时候谈爱一般是游马路之类的,一般情况下我都是12点前赶到东塘公交站坐最后一趟2路车回二马路(那个时候2路车是湘雅到东塘的经典线路),医院终点站,一下车就会看到有两家炸油炸货的三轮车,每次我都会点两串铁板香干,把香干串好通过烧红的铁板进行煎炸,待香干熟后放上辣椒、盐、鸡精、撒上葱花,当时五毛钱一串,标配就是一块钱坐2路车,一块钱买香干……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坐2路车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结束了那一段青春懵懂的爱情。 点评:跟妹子一分开就自己昧哒昧哒呷好的?你还不晓得么子原因结束这段爱情?真的是呆滞咧! 周Sir细时候读书,每次放学都要走东风一村科大西门外面那条路回来。路上有个小油炸摊子,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是个瘸子,女的是个聋子,不过不是聋得听不见的那种。车子就是手推车,上面玻璃罩子就是一些我们平常呷的兰花干子、香干子、小菜等等,基本上过去都要一样的搞一串,都是五角一串,火腿肠是一块,非常便宜。 而且他炸的兰花干子比较糟,再放点他自己做的一大盆通红的辣椒油往上面一刷,放点孜然,一口咬下去又脆又辣,呷完以后整个人神清气爽,一身大汗淋漓。然后接着呷香干、火腿、小菜什么的,一串接着一串,直到呷满足了买单走人。 他家的油炸货主要是全部都入味了,不像现在好多市面上的油炸货冇入味,而且完全不是细时候呷的那种味道。 y.H细时候住得松桂园邮电宿舍(现在运达喜来登酒店的位置),每天早上去上课都会在屋门口的那条巷子里面(现在属营盘路)买早饭呷。记得那时候哈是一部部人力三轮车摆的流动小摊子,我最喜欢光顾的就是有各种油炸货的地方。 葱油粑粑、糯米糕、春卷、糖饺子、红薯粑粑……好多巴多,现在想起都还流口水。基本上每次哈是买两三个葱油粑粑,再加一个糯米糕或者是一个春卷,然后一路呷一路往学校里面走,那感觉不晓得好满足……直到小学五年级搬家到马王堆后(年)就再冇去呷过哒。 后来我们住的邮电宿舍院子连同附近的松桂园天桥都被拆除,原来的那条小巷子也被拓宽改造成今天营盘路的一部分;再后来这些曾经的美好时光也都变成了现在自己奔三路上的甜蜜回忆! 渺渺细时候屋门口还有个卖糖油粑粑的中年堂客们,每天下午推个推车出来,现场制作,然后油炸出锅。一块钱四杂,外脆里嫩,一口下去,口感非常好,好满足。每次路过都要买四杂,生意非常好,排队的人多,基本上两三个小时买得完。好多年前就冇搞了,于至今再也呷不到原来的那个味了。 qianjiang读小学的时候在长治路等糖油粑粑、葱油粑粑、红薯粑粑出锅,那杂口水啊,直个嚯啊。 牙牙打怪兽细时候喜欢呷牛角饺子,就是那哈跟红薯粑粑、葱油粑粑一起炸的好大的饺子,里面有腊肉,有葱,有韭菜,貌似就是春卷的料切碎了。其实那时候不晓得喊么子名字,每个摊子的喊法都不同,有的喊肉饺子,有的喊炸饺子,有的直接喊饺子,牛角饺子这名字也是前向子看你们的文章才晓得的。 最后一次呷牛角饺子是在华海3c楼底下一个娭毑的摊子,那时候大学毕业在华海打工,天天都要买一个,后来结婚哒,去华海买电脑买音响,单位买复印机打印机,只要经过就去买一次。后面就难得过去了,最近去找过两次,再也找不到了,我估计娭毑应该做不动了……很怀念那个饺子的味道,估计已经绝迹了吧? 点评:据说还有个爹爹在炸。 peaceluv东塘水利院对面的一个小糖油粑粑的店子,小时候天天买2块钱的,老板还会多给一个,东塘八院拆迁之后店子也没了。真怀念八院的日子…… YWS我最喜欢吃明珠汤圆店的凉面,不过我永生难忘的还是望月湖菜市场的糖油粑粑,每次想起都会吞口水! 支持董先生细时候住五一东村,娭毑屋里楼底下有个炸葱油粑粑的摊子,老板是两夫妻,还请了一个人。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发柴火,热油。一块钱两个的葱油粑粑,应该是柴火的缘故所以炸出来是金黄色的(现在的葱油粑粑基本上是白色的),又糟又翠又香,而且油都沥得很干净,真的韵味。 应该在五一东村炸了十几年了。他们就只有葱油粑粑,其他的都不炸。现在在长沙再也吃不到那样的葱油粑粑了。 点评:确实,现在好多葱油粑粑颜色都不对。 Awesome曹不二上次跟朋友正好策到这个话题,印象最深的是北正街头卡子那煤店边上一个炸馓子的店子,冇名字,冇门面,就坐屋门口炸。现在基本看不到馓子,就算有,绝对搞不出那杂味道了。还有就是工农兵粉店,小时候我外公就经常去那里端粉把我呷,印象中是一碗清清撤撤的肉丝粉,上面放了点干辣椒粉子,那杂味道我一世记得。 年我还专门去过工农兵,还是那邋遢死的样子,油湖陇通的桌椅,一碗酱汁粉,一瓢干辣椒,还是小时候那杂味,只是现在外公外婆走了,工农兵也拆了,那杂炸馓子的也不晓得到哪里去哒,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再也回不来了。 ????六甲班小学校门口用辣椒水的油炸货,如今大多数油炸为了方便保存都是用的辣椒油,现在我开了一家名叫六甲班的油炸货店子,哈哈,就是用的辣椒水。地址在文庙坪。 点评:广告贴。但“六甲班”这个名字实在爱人,就放你一马吧。 (三)各式粉、面 易浩。儿时呷得最多的就是小浣熊的干脆面,还可以集卡片。把袋子一扯开,往里面倒佐料,作死的摇,这是我的干脆面童年。 点评:老子后面有点营养不良就是因为初中呷多了干脆面。那时候为了占篮球场踢足球,中午一下课就跑到小卖部买包面边啃边到篮球场上去呼朋唤友。 A>1張淇小学时候,最喜欢吃铁路局口子上的一个娭毑下的粉,尤其喜欢吃那里的酱油,医院里的,所以总是说不要吃外面的东西,不卫生,我爸爸知道我喜欢吃,总是偷偷带我去吃,到年纪大一点了,听说那个娭毑是隔壁班一个妹子的外婆,再大一点,那个摊子也没得了,娭毑再没出来了,但是童年时她家的粉,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真的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粉。 HL在溁湾路读了六年,住了二十年,那个明珠汤圆店是我经常吃早餐的地方,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热干面就是那里。随你么子火宫殿还有别的老牌子都比不上那里的小吃。各种回忆啊! 卖红领巾的老爹爹不晓得还在不在世,想当年他最喜欢策我们这群小别哒,每天都是站在那个小吃店那里卖红领巾。 李小维明珠汤圆店的凉面确实一绝,那时候在周南实验(现在的教育学院)读书,吃得多。有一回我们几杂玩得好的去吃,有杂伢子指哒我们咬断的那凉面碎子讲,像蛆,我们只是笑一笑,吃得更欢快了。 点评:上个礼拜我一个人在屋里边看电视边呷饭,有一小碗猫鱼,我点了几筷子感觉不对,低头一看,里面几十条白白嫩嫩的蛆在蠕动,顿时胃口大开…… Ω我记得,那个是明珠汤圆店,我小学的时候,每天都是我们一群小屁股,占领上面那个包厢,哈哈哈哈哈哈哈,每次我都要老板娘多放点花生米,她都只是多一丢丢,我只怕她也是金牛座。 我早饭必在她那里呷,因为我也是金牛座,我也念旧,不想换地方,其实最主要的是真的好吃到不行!我记得有个同学呷凉面,放好多醋,老板娘都要把他拉进黑名单了。 对了,我就住在离它不到五十米的菜市场旁边的职工宿舍,后来毕业了,也搬家了,之后又去吃过几次,可惜老板娘不认识我了,再去就被拆了,现在遇到小学同学说到它都是满满的怀念和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