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春秋末期,礼坏乐崩,诸侯国内政局不稳,政变、君王出奔乃至分裂实属家常便饭。秦国自穆公称霸西戎后就成为一等大国,且因民风较为纯朴,国内政局一直比较稳定,但在秦厉共公去世后,却陷入前后延及四代、长达近六十年的政治混乱期,史称“四代乱政”。正是在这一时期,魏国崛起,夺秦河西之地,遂使献公、孝公两代国君痛定思痛,奋发向上,广揽天下贤才,终有商鞅变法。

秦之“四代乱政”始于秦厉共公去世。话说公元前年,秦悼公去世,其子继位,是为厉共公。实事求是地讲,秦厉共公在位期间颇有建树:厉共公二年(公元前年),巴蜀地区地方政权前来秦国朝贡。厉共公五年(公元前年),昔日霸主楚国前来秦国进贡。厉共公六年(公元前年),义渠前来秦国进贡,位于甘肃陇东地区的绵诸国前来求援。厉共公七年(公元前年),楚国王子英投奔秦国。厉共公十年(公元前年),秦之庶长率兵修补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巩固河东防线。厉共公十四年(公元前年),晋国、楚国前来秦国进贡。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年),派兵在黄河边修筑护城河;派军队二万攻打西戎大荔(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东),夺其王城;派兵修补庞戏城(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厉共公二十年(公元前年),秦厉共公亲自率军讨伐位于甘肃陇东地区的绵诸国。

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年),秦国在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设县,晋国夺取了武城(今陕西省华县东)。厉共公二十五年(公元前年),知襄子族人智开及其从属逃亡到秦国。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秦之左庶长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建城,是为汉中之始。厉共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年),越国派使者迎娶厉共公的女儿。厉共公二十九年(公元前年),知襄子族人智宽及其从属逃亡到秦国。厉共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年),楚国与秦国结盟。厉共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年),秦出兵征伐义渠,俘其国王。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年)出现日食,白天光线昏暗,甚至能看到星星,同年,厉共公去世,葬于人里。

综上所述,秦厉共公在位期间,秦国南征汉中,北击义渠,西扩绵诸,东拒强晋,而且开始尝试县制,扩大秦公权力,可以说做得相当不错。但其谥法很令人玩味:按《逸周书·谥法解》,“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情曰厉。愎狠无理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也就是说,秦厉共公所推进的改革措施“暴慢九卿”,得罪了旧贵族,因此才给了个“恶谥”。不过,鉴于厉共公在位期间的表现也确实不错,所以秦国旧贵族们也没有把事情做绝,又在“厉”字后面加了个“共”字。“共”字与通“恭”相通,“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想必秦厉共公之“恭”,当为“既过能改”之意。也就是说,秦国旧贵族们认为,厉共公其人虽然不咋地,但最后还是知错能改的,勉强能够五五开。

秦厉共公有子二人:秦躁公和秦怀公。秦厉共公去世后,长子秦躁公继位。躁公二年(公元前年),南郑反,十三年(公元前年),义渠大举南下,兵锋直指渭南。十四年(公元前年),躁公卒,群臣立其弟怀公。秦怀公四年(公元前年),庶长晁作乱,与大臣围怀公,迫使其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早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

秦灵公六年(公元前年),晋国在少梁筑城,秦军展开反击。至秦灵公十年(公元前年),秦国在黄河岸边的籍姑筑城,以防御晋军。同年,秦灵公去世,然其子嬴师隰不得立,群臣拥戴灵公之叔悼子为君,是为简公。

秦简公六年(公元前年),令吏初带剑,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举措;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十五年(公元前年)卒,子惠公立。惠公十二年(公元前年),惠公子出子生,十三年(公元前年),秦军伐蜀,取南郑。同年,惠公卒,出子立。

秦出子二年(公元前年),秦之庶长改迎灵公之子嬴师隰于河西,是为献公。随即又杀出子及其母,投于深渊。正因为秦国前后四代凡六十年间数次变乱,使得君弱臣强,自顾不暇,这才令晋国(实为魏国)乘机东扩,夺取了河西之地。而秦献公继位后,特别是在秦孝公时期,秦国内部虽也有保守派与改革派之争,但整体可控,且能一致对外,这才有后来的“东出”之举,由此可见内部团结、统一领导之重要性。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