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年冬季已经开始,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冬季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饮食1.养肾为佳

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羊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2.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季吃黏硬、生冷的食物易损伤脾胃。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

睡眠1.适合的睡眠温度

室温保持在18℃-24℃最适宜睡眠,而湿度则维持在60%为最佳。睡前可在床头放一杯水,而天冷睡觉时不妨套上袜子和手套,帮助手足保暖会睡得更好,也能兼收保养之效!

2.新鲜的室内空气

更多的新鲜空气,能充分迎合人体的需要,发挥睡眠的最大效能。

3.泡脚的睡前习惯

《黄帝内经》中提到“头寒足热利于眠”,所以冬天在睡前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都有好处。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能够起到很好安眠的效果。

锻炼1.选择适合运动

冬天锻炼虽有益处,但应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注意方式、时间、强度和自己身体状况。锻炼项目应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动作缓慢柔和,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2.做好热身

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预防运动损伤。锻炼后做好放松活动,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出现肌肉酸痛,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防寒保暖1.头部

头部容易受风寒,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

2.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3.双肩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尤其是中老年人,秋季降温后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双肩的保暖。

4.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5.膝关节

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易诱发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6.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冬季进补吃什么好?

(1)重补肾:寒气最伤肾,因为肾为水脏,性寒。肾亏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冬令膳食应多吃温、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药膳补肾为主,可选用:鹿尾巴、鹿茸、玛咖等。

(2)要增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碱,心主苦。因咸胜苦,肾水克心水。若咸味多就会使本来偏亢的肾水更亢,心阳力量减弱,所以要多食苦味食物以助心阳,但忌食黏、硬、生、冷食物,上火时可适当吃些冷食。

那么,冬季有哪些食物比较适合食用呢?

如羊肉,可以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冬季食用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是脾胃虚弱人群的首选美食。菠菜自古有“红嘴绿鹦哥”之美称,古文记载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疮人宜食用”,因冬季气候干燥,是便秘和痔疮的高发期,适量食用菠菜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萝卜缨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冬季多食可以延缓衰老,增强皮肤弹性,预防色斑。此外,冬季还可以多食百合、栗子、甘蓝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方便的冬季养生美食的做法:羊肉汤羊肉性热,冬天食用温胃散寒,但是多食易上火。1)羊肉羊杂处理洗净后放一锅内煮,加入葱姜,不宜放大料,待煮熟后捞出切片备用;2)把羊骨洗净放锅内加满清水,熬一个小时左右,去除漂浮在上的杂质,此时加入葱姜,待汤熬至乳白色;3)把切好的羊肉羊杂放入碗中,放葱花、香菜等,加入适量精盐,将熬好的养骨汤趁热倒入碗中即可。生煎猪肝富含维生素A,可以缓解因畏寒产生的腹痛症状。1)新鲜猪肝克,切薄片洗净备用;2)将猪肝用盐、料酒稍腌,拌匀淀粉;3)入锅煎至两面金黄,放蒜蓉、葱丝及调味汁拌匀即可。麻油拌菠菜本品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尤其适用于北方冬季进食。菠菜克洗净,放入加有食盐、色拉油的开水锅中焯水,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白糖,淋上麻油即可。

我们的地址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