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章选自头条号“健康我做主”

葵花子、口香糖、猪肝、市售瓶装鲜果汁、爆米花等大家常爱吃的食品,近期在网上却被列入“13种易致癌”的黑名单中。记者近日采访食品安全专家对13种食物和烹饪习惯逐一分析,发现只有“黑名单”中提到的腌菜食品、槟郎是目前明确可致癌的食物,其余食品则并没有那么“邪乎”。专家表示,霉变食品、蕨菜、过度油炸食品等含黄曲霉素或含芳香烃类物质食品,致癌风险性较大。

1、葵花子;

2、口香糖;

3、味精;

4、猪肝;

5、油条、河粉、板条、米粉、粉丝;

6、腌菜、萝卜干;

7、市售瓶装鲜果汁;

8、皮蛋;

9、臭豆腐;

10、爆米花;

11、槟郎;

12、牛奶;

13、微波炉加热食物

腌菜确有致癌性,吃时要把握好时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看了这份名单后表示,多数说法过于夸大和绝对,“不是那么回事”。

在列出的10种食物中,她指出,只有腌菜因为在腌制过程中,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过量食用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道癌变的几率升高,包括腌菜、腊肉、咸鱼等腌制食品确实具有一定致癌性。

对此她也提醒,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多少跟腌制的时间有关系,一般在腌制7天左右,亚硝酸盐的浓度最高,到21天后其含量又开始下降,因此吃腌菜要把握好时间这个度。

嚼槟榔比吃口香糖危害大

网传的“易致癌”食品中,第一个提到的是消费者爱嗑的葵花子,理由是:向日葵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铅、镉、镍,对身体有害,且吃葵花子会消耗大量的胆碱,导致肝脏积聚大量脂肪,影响肝细胞功能。

朱毅告诉记者,向日葵并不是最容易吸收重金属的,胆碱也跟致癌没有关系,吃正常的葵花子没有问题。

对于口香糖,网上称其使用的阿斯巴甜是致癌物。朱毅说,阿斯巴甜是一种糖替代品,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限量标准内可以添加。尽管存在一些争议,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等官方审核评估后,都认为阿斯巴甜无致癌作用。

在朱毅看来,相比口香糖,“不如提醒吃槟榔的危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就把槟榔和烟酒、砒霜等列为一级致癌物,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易导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

喝牛奶易患各种癌症和慢性病?

没证据证明牛奶能致癌。

传言:美国教授T。柯林。坎贝尔博士研究称,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促癌剂,尤其是占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压等患病几率。同时,牛奶中的IGF-1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知名科普作家云无心此前曾指出,FDA、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都一致认为,“并无证据说明IGF-1致癌”。同时,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经过加热、消化、吸收后,到达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不构成健康隐患。

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编辑、农学专业的李飘则表示,美国坎贝尔教授的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没有更有力证据证明牛奶能增加癌症风险”。据介绍,坎贝尔进行的试验,是通过大剂量黄曲霉素(一种强致癌物)诱导出癌变细胞的大鼠,并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对健康人体有相同作用。

据了解,坎贝尔在年12月接受人民日报社《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他的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

而中国农业大学朱毅副教授指出,人类确实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后还在饮用乳制品的哺乳动物,但这并意味着长期喝牛奶就损害健康。目前有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过量摄入牛奶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等的罹患风险。但牛奶也能降低肠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罹患风险,这些也是得到科学证实的。

微波加热食品会致癌吗?

微波加热是物理加热,不发生分子结构改变,正常使用对人体无害

据专家介绍,微波加热是依靠物体吸收微波将其转换成热能的加热方式。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水分子随微波场产生微观分子运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食品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也就是说,使用微波加热,食品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品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

但她表示,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不管是微波加热还是传统方式,都可能产生致癌物。加热食物的温度超过℃时,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类疑似致癌物;超过℃,蛋白质可能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超过℃,食物中的脂肪会大量产生苯并芘类致癌物。

长按







































中科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