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会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台湾有三多,机车、槟榔、人字拖。 今天湾哥就来和大家聊聊台湾的“机车”。 之前你可能偶尔会听到这句话:“你很机车唉!” 很机车?什么意思? 特别是对于大陆的朋友,听到这句话可能都会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意思?湾哥在这偷偷告诉你,其实……………这是一句骂人的话! 想知道是什么脏话吗?呃…湾哥偏不告诉你(自行谷歌去!)。 湾哥今天可不是来教大家学脏话的,是真的想跟大家聊一聊台湾的机车,是真的机(摩)车(拖)。 据统计,台湾有万人,而机车总共有约万辆,扣掉未满18岁没有驾照的,可以说成年人几乎是一人一台机车! 在台湾,特别是在各大城市,机车已成为大多数上班族主要的通勤手段。不信,看看淡水河上的台北大桥,每到上班尖峰时的“机车瀑布”,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奇景。 为什么台湾会有这么高比例的机车?或者为什么人们都这么喜欢驾机车?这是今天湾哥要跟大家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大陆的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市区,多年前就实行了“禁摩(摩托)”、“限电(电动车)”,街道上只能看到一些“散兵游勇”偶尔略过,而且还是躲躲藏藏,生怕遇到交警。 ◎深圳“禁摩限电”的“战绩”。图为被集体销毁的摩托车和电动车 有关“禁摩限电”,官方自有一套说法:在城市,摩托车太不安全;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摩托车噪音扰民;摩托车污染严重…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一些道理。 不过情况确实如此吗?很多网友表示了质疑,到底“禁摩限电”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吗?是“强权”?还是“懒政”? 湾哥在这不敢轻易作评,只想比较一下台湾的做法。 上面说了,机车是台湾很多上班族的主要通勤工具,成人几乎一人一台机车。在上班高峰期,人们不想挤公交和捷运,而私家车的车位贵且难找,所以机车成为更优的选择。在友善的道路环境下,即使偶遇塞车,机车也能顺利从中穿过,节本节时。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有关管理部门并没有采取像大陆这种“强权”或“懒政”的方式,把机车“一棍子打死”、“赶尽杀绝”,而是尊重现实(言重点来说是尊重人们基本的自由出行权),采取更有效的方法,让机车合理地存在。 比如: 为了让这些机车顺畅安全地行驶,台湾交管部门在桥和路上都划出了机车专用道。 在等信号灯时,机车的停车线被画到了汽车的前面,为的是方便机车先走。 在大型的商场、捷运站、学校、小区中,都给机车预留了足够多的停车位,来应付高密度的机车数量。 而面对机车可能出现的交通安全违规问题,台湾当局也制定出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骑车没戴头盔,罚款元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元),轻型机车载人也要罚钱,就连汽车玩手机都要罚款元新台币。 等等种种的措施实际上都是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让交通秩序更加有序和畅通,使之造福于民。 现在,机车已然成为台湾的一个特殊的符号,形成了独特的“机车文化”,已经与台湾民众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好比机车旅游。机车旅游是很多到台湾自由行的游客的热门选择,在台湾很多地区,都有专门的机车租赁点。 租一辆机车,独自一人或两人同车,穿梭于台湾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干脆来一次疯狂的机车环岛游,留下一个美好且难忘的回忆。 这种文化还体现在台湾电影上。说到台湾电影,人们首先会想到台湾的小清新,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机车文化”才是台湾电影的标配。 ◎《艋舺》剧照 在电影《艋舺》里,阮经天带头的几个小混混驾着机车在大街上狂飙,《听说》里骑着机车送便当的彭于晏一路追随心爱的女孩陈意涵,还有《那些年》、《翻滚吧,阿信》、《最好的时光》等电影中出现的机车元素,都是这种“机车文化”的体现。甚至还有人说:“有机车镜头的台湾电影,才算是真正的台湾电影”。 ◎《最好的时光》剧照 虽然说机车已成为台湾最接地气的交通工具,且成为了台湾的一张名片,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台湾也有不少主张逐步取缔机车的论调。 不过也有人说,台湾肯定是不会像大陆一样实行“禁摩限电”的,因为:在普通人看来,机车上坐着的都是一个个‘骑士’,在市长们眼里,那可都是一张张选票啊!。 推荐阅读 就不让你好好吃饭,萌化你的主题餐厅 你的童年,书包里都藏着哪些零食? 什么?台湾丧葬用品跃上国际工艺精品舞台? 白癜风的危害白癜风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