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频道大型原创广播纪录片《湖南人在》之《颠沛流离味道百年》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这首由湘潭人黎锦光编曲,采自湘潭花鼓戏双川调的湖南民谣《采槟榔》,让更多人记住了湘潭。大家不禁要问,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的槟榔,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谣中? 据《本草纲目》记载,槟榔古称“仁频”,可治腹胀泻痢诸病,还可解酒祛湿。在清朝,湘潭商贾如云,南来北往的货物中,尤以药材居多,有一味药材原料来自海南,经湘潭人加工后,可以数倍价钱再卖出去,这味药正是槟榔。 湘潭平政街九总码头,曾经是槟榔一条街。 (一)平政老街槟榔繁盛 年,张新发槟榔铺在平政街号开张,创始人张雪林也许不曾想,张新发将成为百年之后,湘潭唯一留存的槟榔老店。年,儿子张荣生接过父亲张雪林的家业,留下“质为上,惠及乡邻”的家训。此时,湘江西岸的九总码头平政街,兜售槟榔的小贩已经一字排开。张新发第三代传人张颖的老伴罗再仁说: “九总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响,因为张新发做槟榔名气比较大,于是带动两头邻居做小商小贩的,放到他那个地方摆,甚至他也去学,所以槟榔在这一条街上的经营者就比较多。” 湘潭地方文史研究专家何歌劲援引《湘潭县志》中的文字称,当时槟榔的销量与整个湘潭市粮食的吞吐量相当,从药食成为零食。“感到非常吃惊,这个是个消费性的东西,粮食是本,这个是末,本末基本上相等了,可见当时湘潭槟榔之盛。” 质为上,惠及乡邻,张新发创始人张雪林给后人留下的家训。 (二)时局动荡送货上门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时局因日军的逼近动荡起来。75岁的张颖,那时还未出世,时常听父亲张荣生这样说起: “家里时刻子要关门。那条街上就鸦雀无声,就看不到人了。前10分钟,街上还很热闹,每家每户都是这样。” 关了门的张荣生,做好了时刻要离开的准备。有几样东西,他是必需得带上的。 “他老是一个对子挂在墙壁上面,把东西都准备好。一把伞,一瓶酒,一些槟榔,一些钱,放在对子里面准备。” 父亲喜欢喝酒,伞用来遮风避雨,只是这槟榔带上身,做何用呢?门虽然关了,生计却不能断。张荣生心想着,抓几把槟榔,还可以给留在城里的老客户送货上门。张颖老伴罗再仁的父亲,那时也是张新发的老主顾。 “所有来跟你做生意的人,他都相信你。你一包一包的,这一包好多,他拿去就是了,他相信你。他刚开始不相信他还去数,你说这是就是,就是,他搞惯了不,没发现过差错的。”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再现了年到年间,3次长沙会战,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这部剧中,槟榔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道具。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顾庆丰说: “槟榔就成了一个很刚毅的东西,就像辣椒一样,毛主席说不吃辣椒不革命,这个戏里也就是,你不吃槟榔就没有战斗力。” 湘潭沦陷前,大多槟榔作坊已经关门了,只有张新发一直在九总给湘潭及附近乡镇的大户人家,甚至是国民革命军供应槟榔。 75岁的张颖,是张新发第三代传承人,她在向记者讲述,走兵时父亲随身携带槟榔,为老主顾送货上门。 张新发第三代传承人张颖的老伴接受记者的采访 (三)金色招牌槟榔大王 年6月10号,听说湘潭守军可能抵挡不住了,张荣生指挥伙计收拾好,雇了三辆牛车,带着一家人撤退到乡下。日本投降后,张荣生便回城了,重新把张新发的牌子高高地挂了起来。 年8月9号,解放军师从小东门登陆湘潭,当部队行进至平政街时,沿街的百姓热烈欢迎,不仅泡了热茶,还拿出了最上好的槟榔,张荣生也端出店中的“究脑壳”。北方的战士见了槟榔,以为是什么珍贵的礼品,都不敢拿。湘潭大学民俗学教授王建章: “解放军战士大多是北方人,他们从来没看到过槟榔。有一个团长是湘潭人,他就接了一口槟榔,顺便就送到那个战士的口里面。那个战士从来没吃过槟榔。辣得呼呼叫,满脸通红,大家哄堂大笑。” 那年大年三十,张新发生意格外好。张颖兴奋地描述着,她当时还是个孩子,记得那会儿买槟榔的街坊排起了长龙,舞狮子的队伍在门口欢腾。 “城市里面还蛮热闹,舞狮子灯笼我们都要接,我们就用槟榔,一盆盆地谢谢他们在这里热闹,放好多鞭炮。我们就坐在柜子上面看。还要偷偷地带了给同学吃,我同学现在都说,到现在70岁还要吃槟榔,吃惯了,碰到我就说,就是你惯事的。” 年,张颖和母亲唐桂贞接续“张新发”的经营,年,湘潭市人民政府,为张新发送来一块“槟榔大王”的牌匾。 如今的张新发正走向现代化。而创始人张雪林那句:“质为上,惠及乡邻”的家训,穿透百年,传承至今。 走向现代化的张新发,在点卤这个环节仍保持着当年手工操作的流程。 ★8月21日,湖南交通频道12点《新闻快报》请您再次听;8月21日,19点《全省新闻联播》讲述广播纪录片《湖南人在》之《抵制日货工商救国》。 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